服务热线:0898-08980898

第二系列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第二系列

“best365官网下载最新版本免费版”绿满青山果满仓

发布时间:2025-01-04 01:44:01
本文摘要:绿满青山果满仓——淅川践行“两山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淅川县万亩软籽石榴基地杨冰张建林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绿满青山果满仓——淅川践行“两山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淅川县万亩软籽石榴基地杨冰张建林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秋日里的淅川美不胜收。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这里是个独特的所在。

生态资源令人艳羡:地处南北分界线,浩淼丹江携手巍峨伏牛,勾勒着中原版的“富春山居图”;发展难题令人却步:保一库清水与战脱贫攻坚“两难”并立,保护与发展矛盾交织、激烈碰撞。守水如何不守穷?靠山怎样能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成了淅川的必由之路。连日来,记者深入当地的山水林田湖,近距离观察这个生态大县的不懈探索。全域护水:守“红线”保元气十一小长假,九重镇张河村热闹非凡,不但万亩软籽石榴引人驻足,刚刚有个雏形的主题游乐园,竟也人头攒动。

许多人都称赞村支书张家祥是个“能人”,总能踩住鼓点、先人一步,他却对记者摆摆手:“我哪有那本事?形势面前,不变不行。”2003年,靠着种植小辣椒,老张把村子搞得红红火火。

到2012年,他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了。“渠首大坝一蓄水,171米高程下一公里内禁种传统作物,必须转型。”忍痛放弃小辣椒,张河村在4年前引来仁和康源农业公司发展软籽石榴,绿色无污染、品优销路好,大伙儿的生活又“红火”起来。

淅川气候湿润,水最常见,也最金贵。为给京津人民守好“大水缸”,淅川人付出巨大,类似张河村的传统农业转身只是“微创”,全县的工业迭代则堪称“开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后,淅川县在几乎没有得到补偿的情况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对380多家污染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年产值2亿元的化工厂主动关门,从零开始研发民用建材;以金银制品起家的制造公司,老总带着员工挥镐种植金银花。

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建个小型飞机场都会被叫停。在保水铁律下,不少淅川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也改变了。68岁的徐强章是马蹬镇关防村人,祖孙三代以打鱼为生。2014年政府全面禁渔,自称“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筐”的老汉率先响应:“宁可牺牲自家,也要支持国家。

”这一年,淅川从丹江里捞起网箱4.17万个,2万多渔民“洗脚上岸”。“守住一库清水,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否则对不起国家民族的重托,也对不起干部群众的牺牲。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另一方面,护住清水就是保住生态、保住“元气”,就是培育后发优势。护水这件事,淅川是“认真”的,更是“专业”的。陶叉渠首有位李进群老人,50年前修水库失去了一只手,如今天天沿着堤岸义务清除垃圾,被赞为丹江清流的“独臂守护神”;宋岗码头有艘“穿警服”的小艇,是全省唯一的“水上警务室”,五六名干警“以船为家”,不是在干渠两岸巡逻,就是在茫茫江水游弋;2014年通水后,该县成立了超过2000人的护水队,在如火如荼的“两弘扬一争做”活动引导下,民间志愿者将这个数字又扩大了10倍。

最近的一次水质监测表明,丹江口水库109项全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Ⅱ类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特定项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质标准,捧起来就能喝。

遍山植绿:锚“主线”定方向“右边是30年前飞播造林种的柏树,对面是4年前种的火炬松,咱们这儿是去年种的樱花、楸树,还比较小。”带记者登上毗邻库区的卧牛山造林点,淅川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程红芬如数家珍。

去年,她和几个同事踩着乱石、荆棘上山勘测,下来后用了20多张创可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树。要践行“两山论”,跳出传统路子、走向绿色发展,淅川出路在山,希望在林。

但在群山之间,种树可不容易。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山石漠化现象,在丹江口库区两岸非常普遍,土层单薄、水分难留,过去“年年栽树不见绿”的事儿屡见不鲜。“人受憋堵武艺高”,淅川人想尽了办法,在全省首创了合同化造林模式。

“我们与专业造林队、造林大户签订造林合同,活一棵验收一棵。如果达不到85%的成活率,补栽后第二年再验收。”该县林业局局长武建宏说。

“一锤子买卖”变成“年度考试”,多活一棵树多挣一份钱,造林大户积极性大大提高,办法也多了起来:移土培肥、修“鱼鳞坑”、分级提灌,造林成活率噌噌往上涨。种树不易,护林更难。茫茫林海,如果看护不好,多年心血可能瞬间消散。

今年已过七旬的石发成,干了一辈子护林员,现在仍穿行在上集镇白石崖村的石家山。“他说,山上的树就是他的命!”石发成的老伴李玉娥向记者“诉苦”。这几年,老石感到“吾道不孤”:淅川县配备400多名专业护林员,组建300余人的专业防火队伍,乱砍滥伐近乎绝迹,森林火灾几无发生。

种好一棵树,养成一片林。近年来,淅川每年新造林面积10万亩以上,连年稳居全省县级造林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45.3%,53.2万亩荒山重披绿装。

有林业专家感慨:淅川创造了又一个“中原塞罕坝”的奇迹。踏访丹江两岸,记者一行触摸这个“奇迹”,既赞叹于淅川“能绿尽绿”的拼劲,更惊讶于其“谋定而绿”的巧劲:不是为绿化而绿化、为种树而种树,而是以绿化铺平生态路,以种树一举求多效。仅树种变化,就足见匠心。石漠化严重的荒坡,“主打”楸树、火炬松,既储备木材又涵养水源,筑起清水北送的绿色屏障;环湖村庄的山头,紫薇、樱花是主力,春风一过万山芳华,为近郊游、乡村游埋下“伏笔”;库区沿线的乡镇,外招内引,以软籽石榴、核桃、杏李为主导,发展林果33万亩,托起群众致富希望。

“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这个3年前锚定的“四季歌”愿景,正在淅川一步步变成现实。开启通道:谋“变现”促转化“地头价8元一斤,到了电商平台要10元以上,如果装成礼盒,能卖到30元。

”在老城镇的5000亩石榴种植基地,豫淅红农业公司负责人余昌国告诉记者。5年前,从十堰市农业局退下来的余昌国跑了周边数省,认定淅川是种软籽石榴的天赐之地——冬天不太冷、夏季不太涝,再加上好山好水好生态,果实卖相佳、糖度高。

今年,中国第三届石榴博览会花落淅川,豫淅红选送的产品拿下金奖,老余心里“石头落了地”。同样感到“石头落地”的还有老城镇党委书记翟成敬。3年前,他走村入户劝群众种果树,却“吃饱”了白眼,有个村支书把他拦在村口,直截了当地说:“就算把我免了,也不让你坑大伙儿!”如今,2.5万亩石榴、杏李丰收,大家见了他都是笑吟吟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在“就是”,难在“变现”,关键在“转化”。顶着压力、保持定力,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淅川县,在今年的金秋十月迎来了收获季节,尝到了“生态红利”。淅川电商产业园,因专攻网销毛堂黄金梨,从郑州返乡创业的黄峰有个雅号“黄金哥”。

被记者“逮到”那天,他正卷着袖子跟工人一起往车上装货。“年初定了1000万元的销售计划,看样子这个月就能完成。”黄峰说。

马蹬镇寇楼村,渠首“蟹王”寇元钦今年的订单同比涨了三成。“吃着丹江鱼、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大闸蟹个大膏足,乘着物流一路向北,成了首都市民桌上的“新宠”。目前,这个基地年收入2000多万元,带起300多户贫困户。大石桥乡横沟村,不卖果子也不养蟹的赵新敏,靠一个创意唤醒了“凤凰古寨”。

南瓜马车、蒸汽机车、田园稻草人,再加上90%的森林覆盖率,4年前的穷山村成了国家乡村旅游发展观测点。今年十一,全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谈到未来,这些在淅川打拼的“新生代”和中坚力量都满怀信心,因为他们背后,一个广袤的希望田野正在绿色中崛起。

截至目前,淅川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32个,绿色食品基地面积3.7万亩、地理标志基地面积12万亩;78种农产品在北京市21家连锁超市、600家直销店销售,总量过万吨;库区沿线,新培育8个新景点、36个示范村,吸引多个高规格体育赛事落户。“纸面实力”之外,淅川的绿色发展也在向“纵深”推进。

在冷链上,新建大容量冷库12个,30多万亩林果“后顾无忧”;在深加工上,福森集团等抬起“龙头”,发展饮料、香菇酱加工等项目十余个;在销售上,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进驻,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现在还只能说是探索。”卢捍卫坦承,不说江浙发达地区,只与省内先进地区比,淅川短板也很多,比如交通设施、人才引进、承载能力等。

“但坚持绿色发展、水清民富这条路不会变。”他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只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淅川的绿水青山一定能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对开。淅川走在大路上。(记者孙德中周岩森归欣)。


本文关键词:best365官网下载最新版本免费版,best365体育最新版本,best365·官网

本文来源:best365官网下载最新版本免费版-www.xinaosofa.com

咨询热线:0898-08980898
Copyright © 2009-2024 www.xinaosofa.com. best365官网下载最新版本免费版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ICP备68364765号-1